close

原生家庭

談根的觀念

 

萬事萬物的源頭皆來自於根。

 

小從個人家庭,大至國家民族,都來於根。這就是原生的概念。

維繫根的力量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跟愛,少了這個,就會發生許許多多因為害怕、自私等排擠、抗拒、欺壓的悲哀。

 

家庭也是。

 

當家庭中的強勢者一直自以為是替在別人決定,往往是造成別人的痛苦,這已經不是愛,而是控制。沒有共識、爭吵不斷,只會造成家庭的動亂,彼此拉扯,不但無法帶來任何好處反而結下更多的怨恨。

 

家庭應該是是講愛、包容、支持與鼓勵,大家一起共生共存、同舟共濟的地方。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,把家幻化成像夏威夷般的快樂島,為家人們創造更為豐盛的美好生活吧。

 

突破原生家庭的依賴

我們從出生到長大,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家人,家庭,更是我們所吸收養分、學習成長的第一個社會環境。家庭中的一切,不管是父母之間的相處,或是兄弟姐妹之間的互動,在在都影響著我們成為一個擁有什麼個性特質的人。

 

源於對原生家庭的愛,許多孩子會複製家庭模式與家人相處的狀況,演變在自己的生活裡。常看到有些案例,小孩因長期處在家暴環境下,心靈受創;即使長大了,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,卻仍會不由自主地對孩子施以暴力,落入同樣的家庭模式的循環中。

 

這來自於孩子潛意識中對家庭忠誠的愛,讓他無法掙脫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,更複製到自己身上,這是他所無力抗拒無法改變的。在這裡我們要談的,就是如何幫助自己、下一代,跳脫一再重演的家族模式,進而有能力去築出屬於自己的人生。

 

1. 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,徹底了解你的另一半 

當我們有能力組成一個家的時候,應該去跟另一半好好討論一下,問問自己對於家的觀念是什麼,對方的概念是什麼。或是可以跟他談談,自己的概念、自己對於家願景是什麼、我們能期待什麼、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。從中間去溝通協調,讓彼此的「想要」都能被兼顧到,而不是到了婚後才開始面對。

 

有些夫妻結了婚後,才發現兩個人對生活的喜好差異太大。老婆喜歡待在家裡、老公每天往外跑。但在沒結婚前,兩人出去玩都覺得很開心,因為兩個都往外跑,

沒有機會檢視彼此對於生活的想法。當結婚了,面對這麼多的改變與衝擊,很多人都會開始覺得:怎麼會是這樣、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。要記得,結婚是一項很美的事,是一件喜事,但真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,而是與你所選擇的另一半、兩個人一起面對的事情。

 

2.照顧新生家庭,不將原生家庭帶入婚姻 

當決定結婚、決定兩個人開始相守的開始,就要以兩個人為主,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家庭,行有餘力再回去照顧你的原生家庭。有些人很愛父母、想要盡孝,所以在婚後仍然希望能兼顧原有的與新組成的家庭。但在兩個家庭間,卻有太多的地方要去謀合,要去妥協;有些個案處理不好,夾在兩方中間,不僅自己不開心,也讓新組成的家庭產生嫌隙,到最後,連自己的幸褔也被犧牲了。

 

有些孩子會說,「沒有辦法,如果我不這樣這個家誰來顧呢?因為父母不會改變,他們需要我們來照顧,我只好這樣。」但是我們應該明白,這些應該是父母的功課;假如你要替他做,那他就喪失了學習與改變的機會了。然後你因為自己對家庭過多的投入而受苦,又將這份苦痛怪罪於人,這樣的循環,不是很痛苦嗎?

 

中國人有一句成語:「養兒防老」,正因為這個觀念使然,傳統的父母會想盡各種方式,將子女留在身邊。不管是要他們繼承家業也好、給予他們金錢資援也好,就是希望他們能留在家裡。其實父母的觀念,來自於他們自身的恐懼,對於生命盡頭的害怕,擔心孤獨終老的處境。

 

孝順父母與盡孝道本是子女的責任,是我們應該要做的;但是過多的孝順便成了愚孝,過度順從父母的意思,漠視自己的想法,將生活的主控權又再度交回父母手裡,讓父母做主,這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人應做的事了。

 

在愛裡是沒有對錯的,但是有尊重的存在。一個成熟的人,應該要有勇氣突破家庭循環的模式,拒絕複製同樣錯誤的相處方式在另一半與新家庭中。開始第一步就是學習適度地拒絕父母,對子女過多的依賴,是父母要面對的課題,不是子女的。

 

以上這些道理,對於孝順的孩子來說也許很難。不妨來跟著我們一起來想像,以自己為中心點,把每個家族成員想像成一條線,把父母愛的比重想像成不同粗細的線,看看自己身上,是不是纏繞了許多來自不同成員的線,自己有感覺到這種複雜的情緒糾葛與擔不完的責任嗎?那就從現在開始斬斷吧。把家人的愛,視做支持著我們的背後的力量,而不是牽絆我們進步長成的負擔,當我們擁有了這些力量,我們就有勇氣去創造新的家庭,突破原生家庭的模式,在新的家庭中釋放我們的愛與關懷。

 

周玲玲老師的自我DIY療癒技巧

常聽到許多個案在抱怨與父母之間的相處關係不融洽,其實長輩就像小孩一樣,

需要子女去關心、去聆聽他們的需求。在與父母相處時,不妨放下自己從社會中

學到的理性思考,靜靜聆聽,不去多作批判,不去試圖改變他們的想法,讓父母

自己去想、去面對自己的功課。

 

有些個案很聰明,當與父母的爭執多了,他會從中學到教訓;表面上乖乖聽話,

不去多作辯駁,但實際上在處理事情時,參考父母的意見,依自己覺得正確的方

向前進。

 

小標:故事分享-答案自然會出現,我不用擔心

小輝是個國中二年級的學生,功課不太好,但是對同學倒很有一套。

 

因為家境優渥,小輝零用錢多到花不完,每次下課就會帶一群同學到褔利社買東西,他可以闊氣地買單;也因為這樣,小輝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堆同學,只要是小輝說的話,同學們一律附和;小輝要做的事,同學們也絕對參加到底。

 

有一天,當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,要所有的同學自行創造一個句子,其中要含有自己的名字,希望能讓同學腦力激盪一下。

 

輪到小輝時,一向在班上呼風喚雨的他,卻突然語塞。

 

老師問:「怎麼了?不用緊張,隨便講一句,只要有自己名字中其中一個字就好了。」小輝卻支吾了許久,仍然想不出來。

 

此時其他同學開始騷動了,「小輝不是很厲害嗎?他怎麼不會啊~」「自己的名字都不會造句哦~」「好笨哦~」小輝感覺到這些竊竊私語像羞辱一樣,他哭了出來,立刻跑出教室外,留下一臉錯愕的老師與同學們……..

 

小標:周玲玲老師的心靈註解

在父母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,往往會喪失學習的態度,只等著別人或是父母來告訴他人生中的正確答案。當從親友身上得不到答案時,就會以最簡單的方式-複製別人的作法來作為解決,完全失去創造的能力。

 

複製別人能學到的實在太少,在世界上,只有一個王永慶、只有一個李遠哲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與學習,作為父母的,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學會尊重,給予孩子自己跌倒、挫敗的空間與機會;一眛地保護,只是忽視孩子成長的需求,所以各位當父母的應該檢視一下,不要讓父母的成就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lessinghome 的頭像
    blessinghome

    玲玲愛的祝福

    blessin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